《国家外汇管理局文告》杂志社
首页 > 期刊导读
 
/ / /
 

我国人民币跨境资金流动的现状、影响及对策建

 
来源:国家外汇管理局文告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5-14
 

人民币国际化是我国一项中长期发展战略,人民币跨境结算促使离岸人民币市场快速发展,对在岸人民币利率、汇率影响加大,导致跨境资金流动的规模、结构和方式发生变化。因此,正确理解和分析人民币跨境流动对国际收支的影响,对推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和持续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本文通过分析人民币跨境资金流动的现状、主要特点及其影响,最终提出推进我国人民币跨境资金流动的相关对策建议。

一、人民币跨境资金流动的现状

1.人民币跨境流动的发展

我国在2009年7月启动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以来,跨境人民币业务量增长显著,跨境人民币业务的领域和品种不断拓展和创新,跨境投融资人民币结算全面推进,人民币在境外的认可度和可接受度有了较大提高,有力发挥了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作用,促进了对外贸易和投资的便利化。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境内区域在上海、广东等4个城市启动,境外区域从港澳和东盟地区开始,2009年当年累计实现结算金额36亿元。截至2014年底,人民币跨境收支达9.95万亿元,占全部跨境收支的1/4左右,和我国发生跨境人民币收付的国家达到174个。同时,本币使用的国际合作不断深化,我国已经和28个国家的中央银行签订了双边本币互换协议,并先后与14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人民币清算安排。除了亚洲地区,人民币货币合作延伸到了欧洲主要经济金融中心,并拓展到美洲、大洋洲、中东地区。截至2014年底,已有169家境外机构进入我国银行间市场投资,超过30个国家的中央银行和货币当局已将人民币纳入其外汇储备。

环球同业银行金融电讯协会(SWIFT)发布的最新报告显示,人民币已于2014年11月取代加元及澳元,成为全球第五大支付货币,紧随美元、欧元、英镑和日元之后。截至2014年12月,人民币全球付款额创下历史新高,以2.17%的全球占有率仅次于市场份额为2.69%的日元。而在2013年1月,人民币在全球支付市场的占有率仅为0.63%,全球排名第13位。2014年,人民币支付价值总额同比上涨102%,大幅超过同期其他货币的支付价值增速。

从人民币的清算模式来看,人民币跨境流通的渠道主要有三个:第一个是中国银行(香港)清算行,第二个是境外参加行在境内代理行的人民币同业往来账户,第三个是境外机构在境内商业银行的人民币银行结算账户。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初期,人民银行下达给境内代理行的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购售额度主要用于境内代理银行为境外参加行提供人民币铺底资金兑换、境外客户贸易结算的人民币购售等用途。随着业务规模的加速增长,业务种类日趋丰富,创新不断,银行客户数量持续扩大。人民银行为促进人民币跨境使用,根据业务规模和特点,人民币购售业务从2013年12月31日起由限额管理调整为宏观审慎管理。

2.人民币跨境流动的途径

跨境贸易和投资的人民币结算,必然会伴随着人民币的跨境流通,从目前的政策规定来看,有以下几个途径:

一是经常项目途径。货物和服务的进口和出口,收益的汇出和汇入都会导致人民币的流出和流入。

二是资本项目途径。人民币境外投资、对外贷款都会导致人民币流出;外商直接投资、融资,境内金融机构和企业发债资金调回等,都会导致人民币流入。

三是国家贸易伙伴签订双边本币互换协议,引导人民币有序回流以及发展香港人民币业务等。目前,人民银行共与韩国、中国香港、马来西亚、白俄罗斯、印度尼西亚、阿根廷、冰岛、新加坡、新西兰、乌兹别克斯坦以及蒙古等28个国家和地区的货币当局签订了本币互换协议,总金额已逾3万亿元人民币。

此外,人民币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RQFII)业务的推出为境外人民币投资提供了渠道。RQFII业务可以有效集中境外大量分散存在的人民币资金,并通过投资分享内地资本市场的成长红利,其流动性和收益率都较为可观,有利于增加人民币的吸引力。2014年末,RQFII试点已拓展到10个境外国家和地区,可投资额度达8700亿元。

3.人民币跨境流动的趋势

根据货币可自由兑换的程度,可将货币划分为从低到高的三个层次:有限度的自由兑换货币,如现阶段的人民币;可兑换货币,如泰铢、韩元等;最高层次的国际货币,例如美元、欧元等。与此相对应的,人民币国际化也就包含了三个层次的含义:一是指在经常项目交易中实现人民币自由兑换,二是指在资本项目交易中实现人民币自由兑换,三是指对国内公民个人实现人民币自由兑换。

从数据显示来看,人民币跨境业务已经在经常项目交易及资本项目交易中实现人民币自由兑换,人民币跨境使用正处在国际化必经的初级阶段。人民币对美元累计升值幅度已经超过30%,企业为规避人民币升值带来的汇兑损失,倾向于“资产本币化、负债外币化”。中国银行发布的数据显示,离岸人民币指数由2013年的0.91%增至2014年第4季度的1.2%,提升了0.29个百分点。在存款方面,截至2014年末,离岸人民币存款约为2.78万亿元,比年初增长了7000亿元,增幅在35%左右。全球所有货币离岸存款中,人民币存款的比重约为1.70%。境外人民币贷款及融资总量继续保持增长,但是增长相对平缓。同时,以人民币计价的国际债券和权益投资总量进一步提高。目前,离岸人民币债券业务已成为资本市场上融资的重要手段。截至2014年底,境外人民币债券余额约为4816亿元,比年初增长了44%。值得一提的是,据中国银行估计,人民币目前已占全球储备的0.1%~0.3%,显示出人民币作为储备货币的巨大潜力。

二、当前人民币跨境流动的主要特点

1.业务范围迅速扩展

随着政策的放开,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范围快速扩大。人民币支出主要分布在货物贸易、服务贸易运输、利润汇出以及投资、外债等项目。2011年,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主要发生在货物贸易和投资领域。2012年,融资项目、服务贸易等业务也开始采用人民币结算。

2.银行金融产品创新推动

在跨境人民币结算的便利条件下,银行充分利用国内外市场,不断推出一些组合产品,满足企业需求,极大地促进了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的发展。银行跨境人民币组合产品服务是跨境人民币业务快速发展的重要推手,如“人民币保证金+进口开证+人民币海外代付”、“人民币存款保证金+外币海外代付+境外远期购汇”、“人民币保证金存款+人民币内保外贷业务”、“境内银行授信+境外人民币贷款”等组合。

3.跨境收付规模继续较快增长

跨境收付数据主要反映企业(含证券、保险等非银行金融机构)、个人等通过银行办理的对外收付款(包括外汇或人民币),即非银行部门跨境收付(或银行代客跨境收付)情况。2014年,非银行部门跨境收付总额达到6.60万亿美元,较2013年增长15%;与同期GDP之比为64%,较2013年上升了3个百分点。企业、个人等主体的跨境资金净流入大幅减少。2014年,跨境收入3.32万亿美元,较2013年增长12%;跨境支付3.28万亿美元,较2013年增长18%。跨境支付增长快于收入增长,收付顺差405亿美元,较2013年减少79%。2014年,我国跨境人民币收付对整体跨境收付影响进一步上升,人民币汇率双向波动明显增强,触发了境内企业资产负债币种结构的调整,但是跨境人民币收付继续保持较快发展势头。2014年全年跨境人民币收付总规模折合1.55万亿美元,同比增长73%,占跨境收付总规模的24%,较2013年提高了8个百分点;跨境人民币收付逆差1038亿美元,增长54%,显示海外配置人民币资产的热情继续高涨。

4.跨境套利资金混于其中

在国内稳健货币政策和较严格的外汇管理条件下,因为人民币升值压力增大、境内外利率差异较大,一些人民币跨境结算产品被部分企业利用,成为套取境内外利差、汇差的投机性套利产品。这些产品主要包括贸易结算、贸易融资和境外融资三类。贸易结算项下存在的套利产品大致有转口贸易项下对外支付货款、人民币转汇款、中间商人民币转汇款、延期付款等产品。贸易融资中存在套利的产品包括人民币全额质押的海外代付类组合产品,人民币海外代付、协议付款等进口代付类产品,人民币订单融资等出口代付类产品,人民币全额质押的进口保付、人民币远期信用证、组合类融资产品等。离岸市场人民币融资中存在套利的产品主要有海外直贷、人民币保证金海外直贷以及企业间人民币外债等产品。企业以多种方式跨境套利:绕开国内信贷紧缩限制,“套资金”;规避外汇监管政策,“套政策”;利用境外较低的汇兑成本获取收益,“套利差”。

三、对跨境资金流动的影响分析

1.增加跨境资金监管的难度

长期以来,我国实行的是本外币分离的监管体系,外汇管理框架也是基于外汇跨境流动和汇兑设计的,随着跨境人民币结算规模的扩大,与人民币相关的金融工具和产品不断丰富,对国际收支统计申报及外汇管理等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当前人民币账户依然遵循既往对内结算中的模式分割,只区分“对公”和“对私”,但是按照外汇管理的需要,参与国际结算的账户应按照“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进行区分。跨境人民币结算突破了本币和外币在对内和对外结算方面的使用边界,但是跨境管理模式并没有及时配套更新。

2.人民币跨境资金流动加剧外汇顺差

理论上,一国货币的国际使用必然伴随国际收支逆差,因为只有逆差才会向国外输出货币;当逆差规模过小时,国际贸易的结算会出现流动性不足。人民币跨境结算是在我国国际收支保持长期较大规模顺差的背景下推出的,人民币跨境结算初期的收支逆差会相应地加大外汇收支顺差的规模。

3.加速人民币在岸与离岸市场的价格传动

香港是当前人民币跨境结算的主要市场,人民币离岸市场发展带来了离岸、在岸市场之间的套利交易。以香港人民币存款市场为例,在人民币升值预期的背景下,离岸人民币市场投机需求会上升,导致在岸与离岸人民币汇差扩大,吸引国内企业更多在香港做人民币结算。根据利率平价理论,具有套利性质的跨境人民币交易将离岸、在岸市场间的汇差快速传递,对在岸市场的汇率和跨境收支产生冲击,让套利资金有机可乘。

4.割裂跨境主体监管信息

2012年人民银行和国家外汇管理局联合发布的《关于跨境人民币业务管理职责分工的通知》明确提出“向国家外汇管理局提供业务数据”,这为两个部门之间加强协作提供了很好的基础。但是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并没有明确向国家外汇管理局提供数据的内容、频率、结构等,对于管理的交叉重叠部分,如外资企业登记、人民币直接投资、借用外债等,倘若数据交换不及时、不完整,不仅会影响外汇管理的权威性和有效性,还会造成对外资企业整体判断失真。

5.促进对周边国家(地区)投资与贸易

人民币尚未实现完全可自由兑换,但是我国部分周边国家和地区的居民已将人民币作为交易媒介和国际清算手段而大量使用,人民币已经成为周边国家和地区的主要贸易结算货币,尤其在东南亚区域内贸易中,人民币表现出较好的可接受性,事实说明人民币作为区域贸易国际结算货币的市场需求已经基本形成。为了降低人民币升值对出口企业竞争力的冲击,最有利的选择就是提高和推广人民币在国际贸易中的结算比例和范围。人民币在区域贸易中承担载体货币的功能将促进中国与周边国家的经济循环,并逐步扩大交易网络,实现规模经济效益,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规避单一美元结算的风险。

四、推进我国人民币跨境资金流动的对策建议

1.加快利率市场化步伐,积极推动资本项目可兑换

2013年以来,主要发达经济体维持低利率货币政策,使得国内外维持正向利差,在没有“名正言顺”的资金流动渠道下,市场主体的行为必然演变成规避监管的投机套利举动。逐步放开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是人民币国际化的必然条件,使资本和资金的流动更加平衡,能够缩小两个市场人民币资金价格的差异,防止资金套利,确保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健康发展。因此,要真正实现跨境资金的合理、合规、有效流动,必须加快利率市场化和资本项目可兑换改革的步伐,完善市场价格发现机制,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

2.加强政策效应反馈,完善跨境人民币流通法规

跨境人民币业务已进入相对快速发展的时期,相关政策法规需进一步完善。一方面,应加大政策执行情况的调研力度,对政策执行过程中遇到的情况及时进行反馈;另一方面,应根据业务实际开展的情况及时调整相关政策,尽快完善相关法规,尤其是着力加强对个人项下大额资金跨境交易和贸易项下资金真实性审核方面的监督,促使人民币跨境流动健康发展。

3.本外币协同监管,积极推动本外币一体化管理

近年来,人民币跨境流动量越来越大,人民币跨境收支所占比重呈逐年递增趋势,应积极推进本外币一体化监管。在制定外汇管理相关政策时,应增加人民币跨境相关条款,增强人民币跨境业务规范性。同时,为避免跨境人民币业务转汇款退回、未获得外汇业务资格机构办理人民币跨境业务、国际收支申报数据出现漏申报等情况的发生,应进一步着力探索金融机构人民币跨境交易数据的监测和申报方法。

4.开展前瞻性研究,构建跨境流动全口径监管指标体系


文章来源:国家外汇管理局文告 网址: http://gjwhgljwg.400nongye.com/lunwen/itemid-38405.shtml


上一篇: 银行支行长诈骗 牵出地下钱庄案金额超120亿
下一篇: 中国语言文字论文_教总对马来西亚华文教育的影响研究



点击在线投稿

 
/ / /
 
 
 
 

Copyright 2001-2021 400农业期刊网版权所有 做最专业学术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本站不是《国家外汇管理局文告杂志社》官网,如果需要联系官方杂志社,请联系客服索取网站或者电话。